这一华南理工思政精品案例在高校思政网专栏宣传展示!亚新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2024-06-01 02:53:24点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教育部大力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创新发展,遴选产生了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思政工作精品建设项目。其中,由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申报的《一核两翼五融合:基于校企资源整合的“双创+”研究生实践育人路径探索》入选“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该项目依托电力学院“联合共建”办学基础,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家国情怀深厚、创新思维突出、实践行动有效”的研究生为目标,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教学、专业、科研、产业、竞赛多环节,鼓励科研团队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指导研究生深度参与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研究和重大电力工程建设,在创新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着力推进“思政+双创”协同育人。
学院与知名企业联合共建实习实践基地、联合培养基地、科研实验室,并汇集校友资源建立研究生创新中心,通过实施“基地联培”“专项联培”“协同育人”三大计划,引领研究生走出校园,将专业能力融入社会需求。学院累计聘请了200余位行业专家担任顾问教授、校外导师,形成了校企多元主体育人机制,向研究生提供科研创新、实习创业和生涯规划等全方位指导,并与南方电网、中广核等大型企业签订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或“订单式”培养协议,实现本硕博贯通教育,推动研究生“毕业即就业”,在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实践上形成了具有示范推广意义的经验做法。
习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上强调“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高校研究生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指明了发展目标和时代进路。
近年来,能源革命、“双碳”目标、新型电力系统等重大战略频出,将能源电力行业的重要性提到前了所未有的高度,也对能源电力领域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亚新体育官网、家国情怀深厚、创新思维突出、实践行动有效”兼备的“四位一体”卓越工程师为目标,立足“大校大企大战略”的协同联动,促进“双创+”育人思路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推动浸润式“大思政”建设,赋能大湾区“三创型”人才培养,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交出一份全新答卷。
建立“多元化-深层次-全覆盖”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思政共同体。依托与广东省电力工业局共建办学的基础,与大型企业签订《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产教融合人才联合培养协议》《中广核-华南理工大学“订单+联合”培养人才协议》,实现“本-硕-博”贯通式教育,达成实习优秀者提前录用和联培生免试共识,形成学生“毕业即就业”的良好局面,做实“政-校-企”多元化协同,提升育人高度;通过“共建课程”“共建项目”“共建平台”融合校企资源,促进研究生培养“学-知-行”深层次融通,延伸育人深度;通过实施“基地联培”“专项联培”“协同育人”三大计划向企业输送人才,提高企业在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参与度,做到研究生在读期间均能参加创新实践,在实现“实习-实践-联培”全覆盖联动中,拓宽育人广度。
建立“大空间-零距离-立体化”实践育人机制,打造社会大课堂。秉承“大空间”理念,持续开展访企拓岗行动,年均走访企业70余家,实施“供需对接就业育人”计划,定期举办校企发展需求洽谈会,与知名企业共建33个实习实践基地,为研究生实践活动提供多样化场地亚新体育官网,实现在“行走的课堂中”浸润式育人;强调“零距离”标准,实行“双导师制”,促进研究生“科研+工程”全面培养,通过“工匠讲堂”、“1+1+1”就业帮扶(1名企业HR+1名毕业校友+1名应届生),汇集行业“大师资”,实现研究生与企业面对面、线连线、点对点,将校企协同落到育人实处;以“原生课堂”“实践课堂”“网络课堂”三种课堂打造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立体化育人生态圈,促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为“大思政”注入新效能。
建立“思想力-创新力-行动力”多维育人机制,筑实立德树人路。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企业共建支部,用好行业“活教材”,举办“走进名企”“匠人匠心”“电力之光”等互动活动,走出一条感悟企业成长创新史和企业家精神的信念之路;推动教创、专创、科创、产创、赛创“五创融合”,实施“一队一品”计划,鼓励研究生立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目标,依托科研团队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的基础,深度参与解决合作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研究,走出一条服务“双碳”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笃行之路;校企合力加强新能源技术研究和重大工程建设,一大批研究生参与“昆柳龙直流工程”、云贵互联等重大电力工程,或参与乡村扶贫,走出一条成果服务社会和建设“零碳乡村”的报国之路。
思政双创深度贯通,涵育“实心”人才。面向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要先铸“魂”的时代之需,推进“课程思政”改革,上好“思政第一课”,坚持“行业专家上讲台”,做实“走进电力世界”学科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贯通,激励研究生成长为知中有“志”、信中有“识”、行中有“为”的“实心”人才,用行动诠释电力青年的理想信念与担当实干。近5年,21人次获得“全国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华为智能基座先锋少年”(全国仅4位)等重要荣誉;近150名毕业生前往中西部,扎根基层,坚守于抢险救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在冰雪台风天和疫情封控中守护万家灯火;4名毕业生参军入伍,将所学所知带上了南海军舰,保家卫国。
科研平台深度共享,赋能“硬核”创新。本着“共建、共治、共享”原则,校企双方基于广东省风电控制与并网工程实验室等院内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和中国气象局雷电野外科学试验基地等多个校外实验基地,进行“一对一”研究生培养,精准赋能研究生发展需求,为创新研究提供“大平台”。近5年,研究生共自主创立了6家企业,一在读博士开发节能减排、智慧用电项目“能眼云 E-eyes”,在肇庆市国家高新区216家企业得到应用,正在广东省全省工业园区进行推广;一在读博士打造“现货课堂、虚拟账户、互动社区”培训服务模式,成功面向电力交易中心、发电集团、售电公司等电力市场参与者开展多场交易培训。一研究生团队深度参与电网芯研究,研发出智能能源自动控制芯片,为彻底解决现有电力系统自动控制装置性能不稳定等“卡脖子”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能眼云E-eyes”项目创业团队应广东省工信厅邀请参展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大会
产教融合深度推进,激发“稳进”动能。基于“大校大企大战略”协同联动的理念,筹资共建电网智慧运行联合研究院、研究生创新中心、新能源动力电池智能生产与检测装备联合实验室,与校友企业共同实施“百万经费助推创新创业”项目,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向研究生创新创业提供经费、技术指导等支持,为新时代研究生培养提供“稳进”动能。近5年,研究生斩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金奖、“挑战杯”全国特别一等奖等重要竞赛荣誉200余项;多人次获评全国“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等荣誉;毕业生得到了行业高度认可,超过70%的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就业呈现“就业率高、就业质量高、就业满意度高”特点。
将培养目标融入时代发展需求,拓展育人格局。将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新质生产力培育需求,借助粤港澳大湾区高度开放的区位优势,通过开展跨地域、跨学校的技术技能交流、走访调研、专业研讨和学术会议聚合行业产业专家和兄弟院校学者,为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和育人经验的广泛输出提供平台,形成“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区域优势赋能人才培养”的双向驱动育人格局。
将“双创+”思路融入校企合作过程,落实育人理念。通过在研究生开题和中期答辩等培养环节举办行业前沿技术推介讲座、开设“假期课堂”和举办“企业体验营”等方式,促进校企联合培养进行跨行业的横向拓展和培养模式、合作内容、指导方式的纵向延伸,提高“思政+双创”协同推进的广度和深度;年均增建5个实践或联培基地,搭建“学习-实践-实习-创新创业”的“一站式”培养平台,促进“双创+”育人理念应用落地。
将行业元素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丰富育人载体。依托“名企进校园”“职场初体验”“与你来‘电’”“敢闯敢创”指导会等活动,将行业元素“引进来”,促使职业生涯规划、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实践训练等校园活动更具活力和效力;开展“成长导师有话说”、“Face to Face”交流会、“电力论坛”、电力公开课等活动,让校园文化、专业、知识等资源“走出去”,丰富校企合作内涵,实现育人载体的拓展。亚新体育官网